AI蘇格拉底之課堂分析S-T圖與Rt-Ch圖

AI蘇格拉底之課堂分析S-T圖與Rt-Ch圖

    你的課堂教學型態是屬於哪一種呢?是講授型、練習型、對話型,還是混合型呢?或換個角度來問,如何分類一堂課是屬於這四種型態的哪一種呢?如何使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分析一堂課的教學型態,是教育專家重要的研究課題。


圖1:S-T課堂分析(教學型態)

課堂觀察記錄與S-T分析

     過去數十年間,教育學者、專家們發展了許多分析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工具,來研究分析課堂型態,作爲研討與提升教師課堂教學專業的可視化數據,例如,座位表觀察記錄SCORE(Gall & Acheson, 1980)、FIACS互動分析系統(Flanders, 1966)、LessonNote (Version 3.8.1; Lesson Study Alliance, 2018)、以及使用穿戴式感應器記錄教學行為的教學分析(Prieto, Sharma, Dillenbourg, & Jesús, 2016),以及S-T分析(藤田廣一、吉本英夫,1980)等。

    S-T課堂分析是藤田广一、吉本英夫於1980提出的課堂觀察紀錄工具,透過其S-T圖與Rt-Ch圖,以判斷該堂課是屬於「練習、對話、講授、混合」中哪一種類型的課堂。S-T課堂分析建立在師生互動上,原始S-T分析只記錄老師或學生行為而不對內容進行分類。記錄員在常規課堂上每30秒採樣一次,最後形成一個由S(學生行為)和T(教師行為)字母組成的字串,如TSSSTS…STS,這個記錄可繪製成S-T圖並換算出一個Rt值(教師行為佔有率)和一個Ch值(行為轉換率,指S轉換到T或T轉換到S)。

Rt代表教師T行為佔有率,表示教師T行為數與總的行為取樣數之比,計算公式為:Rt=Nt/N。 其中,N表示教學行為的採樣總數,Nt表示T行為的採樣數。Ch代表師生行為轉換率,表示教學過程中T行為、S行為間的相互轉換次數與總的行為採樣數之比計算公式為:Ch=(g-1)/N。 其中,g表示資料中的組數,如S-T資料為“T T S S T S S T T T”,該資料中有5個資料組(T T -S S -T -S S -T T T),g=5。 g-1是ST轉換次數為4。

圖2:課堂分析ST圖與Rt-Ch圖。S-T對話型如左上圖,S-T指導型如右上圖,S-T講授型如左下圖,S-T練習型如右下圖。

圖2:課堂分析S-T圖與Rt-Ch圖

 AI蘇格拉底之課堂分析S-T圖與Rt-Ch圖

    AI蘇格拉底根據S-T課堂分析法,自動紀錄課堂師生互動情形,生成S-T圖與Rt-Ch圖。只要使用HiTeach 5進行智慧課堂教學,結合AI蘇格拉底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,就可以自動生成S-T圖與Rt-Ch圖等數據,如圖3課例A為混合型課堂、圖3課例B為講授型課堂


圖3:課例A之S-T課堂分析(講授型)

    課例A之課堂總時間為65分鐘(3900秒),其中教師(T)佔有時間為54分鐘(3240秒),學生(S)佔有時間為11分鐘(660秒),Rt值大於0.7,機器判定為講授型。

圖4:課例B之S-T課堂分析(混合型)

    課例B之課堂總時間為51分鐘(3060秒),其中教師(T)佔有時間為33分鐘(2010秒),學生(S)佔有時間為17.5分鐘(1050秒),Rt值小於0.7,大於0.3,機器判定為混合型。

同課異構之S-T圖比較

   兩個異質教育團隊,為了分享課堂教學經驗,可以採用「同課異構」教學研討活動。「同課同構」,則是同質教育團隊經常採用的策略,一方面共同分擔備課任務減輕教師負擔,也保障課堂教學水平。 從量化分析的角度,AI蘇格拉底自動產出的ST圖與Rt-Ch圖,可以快速比較兩節課或多節課的授課類型。
  例如圖5、6,分別是《沙茶問題》同課異構的S-T圖與Rt-Ch圖。比較兩個課例的S-T圖,同課異構課例A教師佔用有率為84%,線段較平坦。同課異構課例B教師佔用有率為70%,線段較為斜張。

圖5:同課異構課例A之S-T課堂分析(講授型)

圖6:同課異構課例B之S-T課堂分析(混合型)

S-T課堂分析,把教學行為分為學生T和教師T兩類行為,簡單、客觀,分析結果以圖形表示,讓教學研討視覺化。現在,AI蘇格拉底之S-T課堂分析,進一步減輕了人工觀察每30秒紀錄一次T或S,以及課堂結束後的整理分析等繁瑣工作,自動觀察記錄與分析,讓四十年前藤田廣一、吉本英夫兩位教育專家發明的課堂觀察分析智慧,得以傳承與創新。

參考文獻

藤田廣一、吉本英夫(1980)。Binary表示による教師教育のための授業分析-S-T授業分析-。日本教育工学雑誌,5,119-128
吳權威等(2019)。蘇格拉底教學分析與分享平台: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研平台。擷取自https://www.habook.com/zh-tw/academic.php?act=view&id=42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生生用平板差異化教學之四:差異化教材設計舉例

AI蘇格拉底課堂數據評估報告簡介

學習評量數位化之一:素養導向學習評量數位化設計